印度前高官谈美印关系。
近期美印关系逆转并非源自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主要归因于特朗普政府的单边政策转向——美国单边主义与印度战略自主之间的博弈日益激化。美国要求印度在对俄政策、贸易安排乃至全球战略定位上全面向美方利益靠拢,这种“零和式”诉求忽视了印度的现实需求,也背离了“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逻辑。文章强调,印度面对外部压力展现出成熟外交姿态:既为关系回稳保留了战略回旋空间,又坚决驳斥“失实叙事”。美方若不能充分认识印度的战略价值,不仅难以获得预期回报,反而可能削弱自身影响力。然而,本文虽揭示了美国的政策短视与单边倾向,但其论述始终隐含“印度中心”逻辑,与其说是对美印关系的冷静剖析,不如说是为印度谋求美国“扶持”红利、试图引导美重新聚焦于遏制中国的政策宣言。若仅以“印度无错、美国应调整”的单向叙事理解美印关系,而不正视印度在战略博弈中的结构性约束,便难以深入洞悉这段关系的复杂性及其背后制约印度外交成效的根本症结。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The Week
2025年2月13日的莫迪-特朗普峰会曾取得积极且富有前瞻性的成果。如今,美印关系却再次迎来拐点,这一事态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当前,美印双边互信遇挫,信心被动摇,不确定性悄然滋生,印度国内(对发展美印关系)的公众支持度已大幅减弱,双边关系明显存在倒退风险。
迄今为止,印度始终以战略克制应对局面,为两国关系重回原有轨道留有余地。然而,面对特朗普的某些误导性言论及“激进的经济施压”手段,印度也毫不迟疑地、不卑不亢地予以澄清。
唯有寄望于,这份历经一代人努力、跨越美印两国数届政府与领导层更迭而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最终不会走向破裂。目前,贸易及多项战略议题上的分歧为美印双边关系前景蒙上阴影,两国政府仍在积极接触,寻求解决之道。
未来数月内,美印高层接触仍然是值得期待且可能实现的,但这需要更大的外交努力,并进行更周密的准备。特朗普政府以“应对俄罗斯政府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为由,对印度额外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措堪称史无前例。美国单单针对印度购买俄油的行为采取行动,却对其他且规模更大的俄油采购国网开一面,很难不被视为一种故意敌对行为。
此外,提名塞尔吉奥·戈尔(SergioGor)——一位毫无外交背景、对印度缺乏了解、不熟悉印度周边地区复杂性的特朗普私人助理——出任美国驻印大使,加之使其同时兼任南亚与中亚事务特使,此举已在印度政界引发广泛疑虑。通过哗众取宠、夸夸其谈的姿态施压,强推“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议程下的单边交易式外交,只会进一步侵蚀美印之间本已所剩无几的战略共识。美印面对的挑战正在不断加剧,本就紧张的关系似呈螺旋式下滑之势。
印度和美国曾被称为一对“疏远的民主国家”(estranged democracies),两国关系中不乏艰难时刻与周期性紧张,从未一帆风顺。双方的信任与相互理解是历经艰辛才得以建立起来的。即便最稳固的双边关系亦需悉心呵护,作为全球最强大与人口最多的两大民主国家,美印关系同样不例外。
显而易见的是,美印关系的不确定性与阻力正在加大。关于印度的负面叙事甚嚣尘上,其中许多论调要么偏离事实,要么与印度这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的实际情况脱节。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领导层似乎至今仍未完全确定,其究竟希望与印度建立何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这些论调始终挥之不去,不仅对印度的战略自主和主权决策横加指责,还刻意贬低印度构建更民主、更具多极特征的世界秩序的愿景。从战略层面看,这类言论的本质是要求印度压缩自身战略回旋空间,与美国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然而,这种立场对齐所能换来的回报要么高度不确定、要么微乎其微。对印度而言,这绝非一条合理可行的道路。
近期美印围绕关税的争议,早已脱离了公平、平衡与对等贸易范畴。此事的核心,实则是借强制手段谋求地缘政治筹码,进而单方面重塑世界秩序。为了达成自身便利目的,美方将贸易与非贸易议题强行捆绑,表面上宣称是“为了向第三方国家施压”。不仅如此,美方似乎还要求印度拿出一套能令其满意的承诺方案,而这些要求需与美方不断变动的预期相匹配,不确定性极高。
这样的要求显然不切实际。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绝不可能是单方面的。作为一个发展中民主国家,印度必须严守红线,保护本国经济中最脆弱的领域。那些要求印度一味顺从的声音,显然无视了这一基本事实。
印度绝非一个“死亡经济体”(dead economy),而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拥有庞大、诱人且未饱和的市场,能为全球伙伴提供机遇,对于那些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驱动力的美国企业而言,印度市场尤其重要。此外,印度与美国一样,也面临巨额贸易逆差,印度绝非一个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追求暴利的重商主义国家,真正精于此道或许另有他国。客观地讲,美国将矛头对准印度没有必要,属于战略短视之举。
印度的持续崛起是全球舞台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地缘政治里程碑,这一进程定然能为美国及西方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对美国而言,无论是忽视、淡化印度的战略价值,还是试图削弱印度的经济前景,终究都无法得逞,更不可能从中收获任何红利。
在过去十年里,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政府始终倾注心力,将构建与美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列为优先要务。这一伙伴关系的根基,在于两国对地区及全球稳定与繁荣的共同追求——既有价值观层面的共鸣,更有利益维度的契合。印度深知美国的独特分量,美国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国,也是助力印度实现经济与技术跃升的关键伙伴,更是印太地区防务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协作力量。展望未来数月,人们也由衷期盼局势能向着积极方向推进,所有迹象都表明,印度将始终坚守承诺,持续深化与美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美印双方实现互惠互利和彼此尊重,而目前来看,这两点似乎都尚未显现。
一些美国观察人士将美国对印度的战略接触称作“战略利他主义”(strategic altruism),声称这种互动并不以获取回报为目的。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美印之间的利益实则是相互增益的。事实上,印度获得的战略收益相当有限,而美国对印度的要求却在不断加码。讽刺的是,所谓美国“利他主义”的最大受益者,并非民主国家印度,而是中国。过去半个世纪,美国始终在为中国崛起为大国创造条件、提供空间;反观印度,直到本世纪才勉强摆脱美国制裁的阴影,而这段喘息期,最终恐怕也只是昙花一现。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竞争肆虐、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遭到破坏、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步伐放缓,而在这种极度不利的全球环境中,印度的影响力正在上升。此外,美国正逐渐向俄罗斯、中国释放友好信号,其背后真实意图尚不清楚,这些动态也可能对印度所关切的问题及自身利益产生影响。
这一切,印度领导层都洞若观火。越是面对逆境,印度就越会坚定战略自主的决心,加快追求综合实力的步伐,为本国在经济发展、高科技及国防能力领域实现自力更生注入更强动力。印度已与多个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多元化贸易格局,未来自然能开拓新的增长路径。印度与欧亚大国、亚洲新兴与发达经济体、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印度外交的核心议题。迄今为止,在这种多向结盟策略中,印美关系始终处于优先地位。
信任、稳定与可靠,是任何关系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印度完全可以耐心等待美国想清楚,其究竟希望构建怎样的美印双边关系,同时继续对这一基础广泛的伙伴关系所蕴含的潜力抱有期待。但是,要扭转美国目前对印度已公开流露的敌意信号以及针对印度的投机性地缘政治操控,也绝并非易事。当前,美印关系急转直下并不符合美国利益,打破僵局的责任如今落在了特朗普政府肩上。
作者简介:赫曼特·克里尚·辛格(Hemant Krishan Singh),1974 年至 2010 年期间在印度外交部任职,曾担任印度驻日本、印尼等国大使,自 2016 年 6 月起担任印度独立智库“德里政策研究中心”(DPG)执行主任。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